第(1/3)页 孟青云中了探花郎。 这绝对是孟氏一族历史中的惊艳一笔。 惊天地的事,自然得泣鬼神。 祭祖必不可少。 宰杀三牲,诰祭先祖。 全族参与! 族长孟学义开启了族长权力,第一次出现了男丁全部入祠堂的情况。 这是孟氏一族史上绝无仅有的情况。 祠堂内依然肃穆,却多了几分活力,不再死气沉沉。 相反,大家多了一份期望。 孟学义率领男丁,将孟青云中进士的消息,烧给列祖列宗,然后拜祭。 自然是谢恩保佑,谢恩让孟氏一族兴旺发达。 结束后,族长在祠堂内为孟青云主持冠礼。 祠堂冠礼,开天辟地第一人。 祠堂是祭祀的地方,更是执行族规的地方。 冠礼在祠堂,那是族人最高的待遇。 孟青云是先祖传人,又是探花郎,冠礼自然得隆重。 所有孟氏族人都瞻仰了这个过程。 当然,女子是在祠堂外面瞻仰。 接着,进士牌坊也着手修建。 新科进士都会由官方出资修建牌坊,彰显朝廷对读书人的优待,鼓励更多的读书人奋发图强。 孟青云是探花,所以进士牌坊也叫探花牌坊,它一般修建在祠堂前。 对一个族来说,如果祠堂前有一排探花牌坊,那就标志着该族是书香世家。 这是了不起的荣耀,同时还能激励子孙重视科举。 而后,孟青云补办了婚礼,当然这不是为了收礼金,主要是分享那份喜悦。 孟青云挤出时间,又为族人的发展写了第二规划书。 如今孟氏一族日子过得不再紧巴巴,这份规划书详细阐述了孟氏后五年的经济走向。 他相信,五年后,族人定能富裕。 规划书中也提及三味书屋。 这是族人未来希望的地方,必须抓紧。 将该交代的事交代清楚,孟青云一家也该回京了。 族人十里相送,孟青云嗟吁不已。 这一去不知何日归乡。 回京后没几日假期结束,该到翰林院报道了。 翰林院是为朝廷培植人才的地方,宰执重臣必出自翰林。 众翰林一面读书修学,一面参与政事,获得许多政治知识,静待朝廷的大用。 确切的说,翰林院是一个储才养望之所。 孟青云仕途无量。 •••••• “几日不见,公公越发精神焕发!” 孟青云拱手问好,把汪忠请进客房。 明天就要去翰林院报道,汪忠在这个节骨眼来,肯定不是为了蹭下午饭。 “哪有你小子精神头足?红光满面的,新娘子滋润得不错啊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