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高门大户,哪家没点儿解不开的小疙瘩啊。 沈老爷官拜户部侍郎,也算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,寒门贵子。 自小聪慧,多才,二十五岁中举,之后进京考了进士饿,殿试时候,天子当堂点的探花郎。 年少有为,自然免不得被青睐。 于是,上官主动许配了嫡女下嫁为平妻,在京都落脚儿,开门立户。 但他在老家还有妻子,在奉养老母。 隔了几年把老母和发妻接来时候,平妻已经为沈老爷生了一儿一女。 发妻委屈恼怒,家里很是闹了一阵子,知道发妻怀孕。 许是留了心病的根儿,发妻生下一子就病逝了。 这一子就是沈三公子了,自小由祖母养大。 祖母是农家老太太,不会什么争斗手段,但她却知道,惹不起却躲得起的道理。 沈三公子小时候,她们祖孙住在城外的庄子。 直到确定孙儿读书没有天分,也不愿读书之后,老太太直接出面,请了老家的族老们到京都。 大伙儿凑一起开了个家族大会,算是分了家。 老太太直接撕开不孝子的面皮,把他忘恩负义,亏欠发妻和亲子之事,说得清清楚楚。 若是分家薄待了老娘和儿子,她就去告御状。 沈老爷愧疚加害怕,家产分了一半给儿子,就是平妻舍不得,也不敢说话。 这般,老太太带了孙儿住去了别院。 沈三公子读书不成,经商却是一把好手。 不过十年间,分到他名下的产业就翻了一倍,而且为人至孝,京都扬名。 老人家们提起,人人羡慕沈老夫人,也教导儿孙们效仿。 这般,沈三公子没有才名,却有名有财。 沈老爷对这个儿子的感情实在复杂,愧疚,心虚。 但同儿子低头,承认当年负了他娘,他又舍不出脸面。 这次,有同僚找到他跟前,把这个儿子夸成了一朵花儿,他嘴上谦虚,心里却是欢喜。 也许,这是同儿子和解的一次机会。 趁着这一日休沐,他就吩咐贴身的随从,去别院喊了儿子回府。 沈三公子陪着奶奶刚吃完午饭,老太太揉着肚子,精神头儿极好,笑道。 “乖孙儿啊,这白米粥真是好喝。 之前,你也寻回不少好米,都不如这个好。 看着没什么出奇的,但就是吃完肚里暖洋洋的,哪里都舒坦。 吃了一碗,还想吃第二碗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