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小人杨武,带领老少十几口,奉老太爷和二爷的命令,从梨花坳赶来,为三爷效力!” “原来是杨兄弟,家里的信,我收到了。 没想到你们来的这么快,辛苦你们赶路了。” 方玉下了台阶,亲手扶起杨武,见到家里人也是高兴。 这时候,其余人也都下了马和马车。 各个脸上都有几分疲惫,显见路上赶得急。 杨武指了后边几辆马车,禀报道。 “三爷,我们只有两辆马车的行李。 其余几辆都是二爷在县城给您置办的吃用之物,还请三爷示下,我们这就搬进去。” 方玉点头,这会儿家里人过来,也不能去逛街了。 索性,他就喊了吴岩过来。 “告诉你娘,给大伙儿安排一下住处,我没有家眷,也不必计较太多。 另外,安排一下饭菜,晚上简单吃一口,过几日再给大伙儿接风洗尘。” “是,大人。” 吴岩倒是适应良好,改了少爷的称呼,开始叫大人了。 杨武等人有样学样,都是低头行礼,称呼大人了。 很快,众人开始往里搬行李,搬用物。 比之方才,更是热闹。 方老二心细,惦记弟弟,方老汉和赵金莲更是疼儿子,生怕儿子人生地不熟,受了苦楚。 于是,吃喝穿戴,准备的分外齐全。 即便方圆儿说随时可以给哥哥送,那都不成。 所以,这般大张旗鼓啊,倒也不是方玉有意震慑有心人了。 原本空空如也的县衙,因为十几车的东西,迅速改了模样。 阳光等几个单身汉子住了前院儿的厢房,谢老头儿看了二门儿。 谢家夫妻带孩子,还有杨武一家四口,都住在了二院里。 谢嫂子和杨嫂子一个精明泼辣,一个沉默勤快,跟在吴嫂子后边,忙的不亦乐乎。 吴嫂子给他们两家分到了三间西厢房,都是一套二的大间,足够住了。 中间的堂屋,平日也可以当起居室,喝茶闲话儿。 东厢房暂时做了库房,放些用不上的东西。 吴嫂子自己住了耳房,吴岩则跟着方玉,住正房东间外室,方便晚上主子有个吩咐,端茶倒水。 郭大人搜刮的干净,幸好厢房耳房都有大炕,炕席也还在。 众人晚上歇息不成问题,以后随便添点儿炕柜小几就成了。 方玉睡不惯木床,随口说了一句以后在西间搭一铺大炕。 结果,他和沈君泽在东屋说几句话的功夫。 陈武已经带了谢铭等人去买了砖土,开始和泥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