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小子们就欢喜接了,继续卖力清扫。 他们都是济安堂的孤儿,原本靠偷盗或者乞讨活命。 前些日子,县令老爷突然带了捕快们过去,抓了胁迫他们的地痞。 重新收拾了济安堂的破院子,给他们换了干净衣衫,看病问诊,最后又安排了这个扫街的差事。 街路两侧的商户每月交的税银里,会分出一部分,供给他们吃喝穿戴,甚至还有结余买了书本。 每天上午,他们会扫附近街路,下午有差役过去,教他们写算。 晚上这里人散了,他们才过来。 据说他们满了十五岁,就不能再住济安堂了,要出去自己寻活路了。 但他们不怕,那时候,他们长得结实,穿的干净,能写会算,到哪来都能安身立命。 原来,他们臭烘烘的,每次靠近店铺都会被驱赶。 承受的都是鄙夷或者怜悯的目光。 可如今他们能抬头活着,还有人主动给他们干粮,夸赞他们能干了… 孩子们越扫越高兴,最后仔细检查一遍,才排成一队,扛着扫帚回去了。 整个桥安县城,也彻底陷入了安宁。 县城还是那个县城,人们还是那些人们。 但有些事情,还是不一样了。 也许很小,但星火可以燎原啊。 偶尔有一日,所有人一抬头,一切都改变了。 死气沉沉换了生机勃勃! 县衙后院儿里,众人也刚刚吃饭。 吴嫂子忙着给大伙儿盛饭,杨武扫了一眼书房,问道。 “大人又不吃饭了?” 吴嫂子应道,“大人许是累了,吩咐不让打扰呢。 也不怕大人饿着,点心不缺,我灶上还热着肉粥呢。” 众人这才放心,说起白日里的大事小事,也是高兴。 而书房里早就没了方玉的影子,他早就进了空间。 这会儿,一家人也正在吃晚饭。 赵金莲包了荠菜的馄饨,味道很是鲜美。 吃过饭,方圆儿就进来了,笑道。 “哥,你可要有个准备啊。 那个罗侍郎,怕是要去桥安县找你了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