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都等着你们出力呢,你们居然还以为自己被剩下了!” 九儿几个嗔怪加笑骂,让孩子们轻易就安了心,越发努力学习,盼着以后出去大展身手。 方圆儿听说后,趁着这个机会,给孩子们按照各自的兴趣,分了一下团队。 有喜欢算学,喜欢经商的,以后可以送去铺子,可以负责查账。 有喜欢种庄稼的,以后就留给方老汉和方老大。 有喜欢打理杂事,管理人手,以后就交给方老二。 有喜欢习武的,多跟着半神族,再加一门兵法课,慢慢再把现代特种兵的训练法子融入进去。 有琴棋书画天分的,暂时有方玉教授,以后出去再寻找好先生拜师。 有喜欢医术的,就多跟着孙老大夫。 即便短时间成不了神医,但简单的病症会诊治,以后在药铺医馆打个下手也好。 就是实在没什么擅长的孩子,也可以做后勤。 做饭,运输,都需要人手。 这么分了主要学习方向后,学校的文化课就是隔一日学一上午,其余时间都由孩子们跟着各自的先生去自由安排。 于是,空间里处处都有孩子们的身影,比之平日可是热闹很多。 不说这些,只说方圆儿抽了个空闲,送了七十二个小先生们到了桥安县后院儿。 方玉早在后边的街巷里租了一座小院子,隔壁就住了沈老夫人。 正房加厢房共九间,足够住下小先生们了。 沈老夫人听说之后,主动让家里奴仆帮忙把院子打扫干净,甚至烧了热炕。 待得见到小先生,比她想象中还小,她真是惊奇又心疼。 “这么小的孩子,居然就做先生了?家里都放心?” 方玉送了小先生们安顿,就笑着应道。 “老夫人放心,这些都是我们家里自小收养的孩子。 看着年岁小,其实他们已经读了几年书了,教个写算肯定能胜任。” 沈老夫人连连点头,她眼见其中还有不少小姑娘,更是感慨。 “你们家里真是心善,小女孩也教了读书,真是大功德啊。” 正巧,方圆儿从外边进来,同沈老夫人行礼。 沈老夫人更是欢喜了,不说先前方圆儿帮沈君泽寻了药草,上次见面更是救了她一命呢。 众人说了几句话,小先生们安顿了行李,就结伴去街里游玩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