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既然他们有闲心干涉朕的家事,想必也没什么功夫读书。 索性今年秋日的大考取消了吧,明年再考。 这一年时间,也让他们多学学什么《礼记》。” 夜天逸摆摆手,几句话处理了这点儿小事,转而又说起方圆儿提起的安置伤兵老兵政策。 方玉也是听得眼睛发亮,应道。 “这些法子虽小,却很实用,百姓必然受惠。” “是啊,主要是安顿伤兵,给了他们一条活路。 至于统管此事的人选,你可有推荐?” “夏侯大人是个勤勉的,京兆尹交到他手里之后,一直很顺利。 这些事情,想必能处置的更好。” 方玉开口就把夏侯敬元推了出来,夏侯敬元识时务,无论是在东洲,还是到了京都之后,对方家都是亲近敬重。 这样注定会青史留名的好事,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,方玉当然第一个想到他。 夜天逸笑了,“这倒是同朕一个想法,去忙吧,顺道把夏侯敬元找来。” “是,皇上。” 方玉出了宫,眼见宫门口的读书人们,高声说道。 “皇上口谕!” 一众年轻学子们,被晒得有些发蔫,几乎昏倒时候,突然听到这话,都是直起了脊背。 “皇上有口谕了!” “快听听,赶紧起来!” 待得他们拾掇整齐,跪的恭敬。 方玉才说道,“皇上口谕,既然尔等对朕的家事如此关心,执意干涉,想必是无心读书了。 这般,又怎么会在秋日的大考里取的功名? 所以,大考延续到明年秋日。 这一年功夫,足够你们多读读《礼记》,学学忠君爱国,谨言慎行!” 说罢,他就上了马车,赶去了京兆尹。 留下学子们面面相觑,都是傻了眼。 有些住在京都,家里又是富贵之家的还好。 但家在外地,早早进京候考的,就欲哭无泪了。 特别是家境贫寒,平日还要卖个字画,写个书信补贴家用的,更是直接翻了白眼儿… 十年寒窗,就盼着秋日中举,中进士,一朝闻名天下皆知呢。 结果,他们信心满满的赶来,自诩占尽公理正义,只等扬名整个京都,博个才名,为大考铺路。 第(1/3)页